查看原文
其他

娃从幼儿园偷偷顺走了东西,我决定包庇到底

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2-11-16

文 | 黛西

1


事情要从那天说起。

我从幼儿园接饼饼回家,她在门口换衣服,半天了还没换好,也听不到什么动静儿。
娃儿静悄悄,一定在作妖,我警觉地过去查看。
饼饼看到我,迅速把什么东西攥在手里,藏到背后。
原来是几个玻璃球。

我好久没见过这种老古董了,问她是从哪弄来的。
她环顾四周两秒钟说,从爸爸的篮球鞋里找到的。
喔。。。是哪一只篮球鞋呢?
她犹豫了下,点了一只白色的鞋说,就是这个。
我问她确定吗,爸爸下午才穿过,如果里面有个玻璃球,他肯定会硌到脚的,我得问问他的脚还好吗。
饼饼连忙说,不是不是,是那个黑色的篮球鞋。
后来她又改口说,都不是,是这个蓝色的篮球鞋。
是的,我也很想问一句,男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篮球鞋?!
饼饼可能担心被自己绕进去,干脆彻底翻供了,说不是从爸爸的鞋里找到的,从鞋柜后面的缝里抠出来的。
。。。。。。
有时候我觉得,我在娃心里可能就是个傻子吧?我当然知道你是从幼儿园里偷偷顺回来的
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去圆,恭喜你已经体会到了。

2


我想到了前几天收到的一个留言,印象非常深,因为留言的是个爸爸,爸爸们很少给我留言。
他说,五岁儿子在别人家玩,一声不吭悄悄拿走了一个零食礼包里送的小汽车,回家后被他发现了。
他气疯了,说这是偷东西,非常恶劣,现在就去还给人家,给人家道歉!
孩子妈也气疯了,生他的气,说这个小玩具本来就是零食礼包送的,又不是啥值钱玩意,什么偷不偷的!
他说,孩子妈也是你的读者,你写写这个话题吧,孩子妈真是太惯着孩子了,“小时偷针,大时偷金”,难道不管吗?
当然不能“不管”,只是在管“行为问题”之前,要先和他们聊点别的。

3


两三岁的娃,拿走别人的东西,是因为对物权意识还很模糊,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,这个就不讨论了。

四岁开始,物权意识正式形成,他们会维护自己的东西,知道超市的东西要买了才是自己的,幼儿园的东西是幼儿园的,别人家的东西是别人的,不能随便拿走。
虽然但是,孩子毕竟是人。
人都有“拥有”的欲望,你不也一样吗?
喜欢一样东西,想马上拥有它,这是很自然的想法,和孩子正在形成的物权意识是相悖的。
对他们来说,要不要偷偷拿走这个东西,其实就是内心中“欲望”和“物权意识”的斗争,还上升不到道德品质层面。
有那么一瞬间,欲望小人打倒了规则小人,于是,男孩决定从别人家悄悄拿走小汽车,于是,饼饼定偷偷从幼儿园顺几个玻璃球,就这么简单。

我是这么和她聊的。
先表示理解。
我跟饼饼说,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玻璃球,确实挺漂亮的,妈妈小时候也喜欢玩玻璃球,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这种老古董。
你想要一个东西,其实有很多很多方法啊,比如你可以问妈妈能不能帮你买,或者问这个东西多少钱,说不定你的零花钱就够买,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呢?
饼饼说,我也可以问问他,能不能拿我的东西和他换?
是呀!但是,这么多的办法,一定不包括这个:不经过别人的同意,悄悄把它拿回家。
我故意把这个行为说得很委婉,尽量“绕着说”,而不是直接用“偷东西”这个字眼。
四五岁的孩子,已经能从绘本故事里知道“小偷”不是好人,如果用这个词去定义他,我觉得挺打击人自尊心的。
另外,很多孩子拿走别人家或者超市的东西,有可能是家长对物质的欲望压制得太厉害了。
在一些孩子认知中,“拥有东西”是“安全感”的象征。
我没有说这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,我是说很多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会有这样的一种“感知”。
长期在物质上有“匮乏感”,会让他们的欲望小人更容易打败规则小人,通过“拥有”东西来填补安全感。
再共情他人。
我问如果别人来家里玩,一声不吭把你的小皇冠拿走了,你会是什么感受呢?
饼饼说,我会很难过。
是呀,那如果你拿走了别人东西,别人也很难过,如果每个孩子都从幼儿园拿走几个玻璃球,幼儿园就没有玻璃球啦,大家就没法一块用玻璃球玩游戏了,是不是大家都会很难过?

4


聊完了心情,物归原主是一定要的。

我问饼饼,你可以把玻璃球还给幼儿园吗?
她点头。
我又问,我给你一个小袋子装着,早上你拿去还给老师可以吗?
她突然很激动地说,我不想!不想!
我马上明白过来,她想还回去,但她不想让老师知道她拿了玻璃球。
很多人为了让孩子重视起来,故意把归还的过程弄得很“隆重”,要求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归还,要求孩子用自己全部的零花钱买个东西给对方赔礼,甚至报警,让警察来教育孩子,故意让孩子在众人面前难堪。
我觉得,实在没必要。
像饼饼这种情况,她已经意识到了这个行为是不好的,不然她不会东躲西藏,不会编瞎话想搪塞过去,不会不好意思当面还给老师。
她受到了自己内心的谴责,已经够煎熬了,不必让她再接受他人的“道德审判”。
我故意压低声音,和她说悄悄话,那你明天早上悄悄把它们放回幼儿园的篮子里,好不好?我不和老师说,你也别让人看到了,这是一个秘密。
饼饼的表情一下子放松了。
她拿过来一只手套开始掏,说这里面还有几个玻璃球,我明天也拿回去吧!

我看得目瞪口呆,真是藏了一手好赃物啊。。。
饼饼压低声音(家里其实只有我们两个),悄悄和我商量对策,怎么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,把玻璃球放回幼儿园的篮子。
我们一起想了几个方案,饼饼选了一个。
第二天一早,她带着神秘任务去幼儿园了。

5


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的。

我不敢说这是“最好的解决方法”,凡是和人有关的问题,都没有唯一的正确解。
但我敢说的是,上纲上线,羞辱打骂,让孩子当众难堪出丑,不仅解决不了行为问题,还会带来更多心理问题。
很多父母表面在教育小孩,其实是打着“教育”的幌子欺负小孩,希望我们都不会变成这样的父母。
黛西

你可能还喜欢读

遭到偏见和歧视,这是我听过最高级的回应

烦恼都是自找的,这句话我太有体会了

德国幼儿园老师的三句话,真心戳到了我

黛西专辑精选

01 卧底德国幼儿园    02 亲子共读和童书03 玩具与桌游选择    04 家里蹲陪玩秘籍05 孩子心里怎么想    07 养育小事与大事07 金融女聊点财商    08 宇宙最端正启蒙09 和你一起变更好    10 这是真实的德国11 天秤女的收纳术    12 如果你想认识我点赞“在看”,变更好看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